The power industry has great potential for renewal and iteration

  • Post author:
  • Post category: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完善新能源消纳和调控政策措施。我国电网升级改造持续加码推进,上市公司中新能源产业链龙头公司全球主导地位进一步夯实,行业在更新迭代中,有望迎来新的发展周期。绿色产能走向世界电力设备进入了10年以来第一轮景气向上周期。今年开始,中国电网改造加速,全年电网投资增速实现双位数增长。此外,在全球新能源和人工智能产业趋势革命下,各国纷纷强化电网升级改造,这使得电力设备的需求明显增长,中国电力设备公司凭借过硬的竞争力,正在有效弥补全球电力设备供给缺口,打造中国电力制造业出口新亮点。以长江电力为例,公司三季报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663.31亿元,同比增长14.65%;归母净利润280.25亿元,同比增长30.20%;扣非归母净利润279.84亿元,同比增长30.42%。长江电力海外运维项目有序推进,2023年公司实现首个境外控股新能源项目——秘鲁Arrow光伏项目成功交割,2024年4月公司完成秘鲁蓝宝石Sapphire风电项目交割,推动公司在秘鲁区域发、配、售产业链不断加强,基本形成“水风光”互补业务良性发展格局。日前,国投电力召开2024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国投电力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高海表示,截至三季度末,公司在建的有水电、火电、新能源项目,整体规模超1000万千瓦。公司储备项目丰富,公司将优先开发效益好的、规模化的发电项目。“国家层面对光伏风电行业一直以来也十分重视,政策鼓励导向明确,需求持续释放。预计行业有望迎来反转曙光。在此背景下,电力设备板块也得益于新能源投资的增加和海外市场的拓展,10年来供需形势正发生有利变化。”中信建投证券电力设备与新能源首席分析师朱玥说。今年以来,锂电板块的产能利用率环比持续提升,中游材料也随着电动汽车终端销量的增长,出货量实现了同幅度增长,显示出行业复苏的明显迹象。行业产能利用率从第一季度的40%至60%提升到第二季度的60%至80%,部分龙头公司在5月至6月就开始实现满产;盈利方面,稼动率的提升带动行业折旧压力减小、单位成本环比下降,电池、正极、负极等环节单位盈利明显改善。分析师认为锂电可能于2025年第二季度供需形势出现明显改善。储能板块同样展现出强劲增长潜力。随着光储平价的推广和亚非拉市场潜力的逐步释放,大储和户储全球需求正在爆发。储能电池和逆变器的出货量在第二季度环比显著增长。光储平价的产业大趋势促进了储能需求全球爆发,特别是亚非拉市场潜力较大,第二季度以来大储、户储行业出货量环比提升明显。“中国优质产能在全球已经占据明确的主导地位,目前优质龙头公司在各环节全球制造业市场份额中仍处于上升通道。A股目前集中了一批全球最有竞争力的新能源制造业资产,是全球投资者决策新能源投资目光聚集之处。”朱玥说。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电网环节作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主力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有望为电网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国金证券研究所新能源与电力设备行业首席分析师姚遥表示。新能源大比例接入对电网消纳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8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提出,加强清洁能源基地、调节性资源和输电通道在规模能力、空间布局、建设节奏等方面的衔接协同。2024年1月份至8月份电网工程完成投资3330亿元,同比增长23.1%,电网投资加速。随着新能源电力设施配套需求增多,相关上市公司技术创新也在此领域角逐。比如,日前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和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考虑电动汽车换电需求和电网承载力的换电站布局方法”的专利。随着新能源、充电桩、储能等高比例接入,配电网正逐渐“有源化发展”,亟需加快建设改造和智慧升级,提升供电保障和承载能力,以补足电网短板。2024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国家数据局发布《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提出“配电网高质量发展行动”,强调持续深化配电网建设改造,提高配电网可靠性和承载力。国网方面,为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7月26日国家电网公司年中会议提出全年电网投资将首次超过6000亿元,比去年新增711亿元,同比增长约13.5%。新增投资主要用于特高压交直流工程建设、加强县域电网与大电网联系、电网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更好保障电力供应,促进西部地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电力送出。南网方面,预计2024年至2027年,大规模设备更新投资规模将达到1953亿元。其中,2024年全年投资规模增至404亿元,预计到2027年实现电网设备更新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52%。更新重点为电网本质安全提升、防灾减灾建设、数字电网提升、节能增效提升、绿色环保升级5个方向。关键技术持续创新推动我国“双碳”目标如期实现,电力行业是主战场。构建以新能源发电量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在发电侧和能源消费侧实施化石能源清洁替代和电能替代,是实现我国“双碳”目标的现实可行路径选择。光伏发电、光热发电、风力发电、氢(氨)发电是当前四大主流清洁发电技术,目前相关技术均取得进步,助推了行业的发展。光伏发电技术进步快,晶硅电池转换效率最高达到26.81%;预计到2050年,多PN结层叠电池有望成为主流,组件转化率达到35%,平均度电成本降至0.08元至0.1元/千瓦时。提高运行温度、发电效率和降低成本是光热发电当前的发展重点,预计到2050年,光热电站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发电技术,发电效率可提高至60%,平均度电成本降至0.4元/千瓦时。风力发电领域,风机大型化趋势显著,技术和装备日渐成熟,发电成本迅速下降;预计到2050年,陆上风电平均度电成本降至0.07元至0.1元/千瓦时,海上风电降至0.2元至0.25元/千瓦时。“在2024年下半年开始迎来招标和装机的增长,2025年风电行业装机量有望突破100GW,达到历史最高值,对产业链将产生积极影响。2024年海风风机招标状态良好,预计2025年海风并网12GW至15GW。后续潜在深远海政策有望打开海风远期空间。”朱玥说。国家电网公司原总工程师张启平表示,离岸风电技术已经成熟,应加快开发海上风电。海上风能利用小时数高于陆地50%以上,全寿命周期效益好;所接入的电网容量规模大,消纳能力强,弃电风险小;大容量、高效率海上风电装备以及汇集外送技术已经成熟;0米至50米海深、平均功率密度大于300瓦/平方米的海域,可开发容量达30亿千瓦;随着成本不断下降,海上风电上网电价竞争力越来越强,按照离岸距离由近及远顺序加快建设,极具优势。氢发电技术日趋成熟,未来有望成为新型电力系统中重要的可调节电力来源。氢燃料电池容量较小、配置灵活,适用于分散式发电场景;氢燃气轮机单机容量大、转动惯量大,适合作为电网的调节和支撑电源。氨发电尚处于试验示范阶段。新型储能快速发展。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3139万千瓦/6687万千瓦时,平均储能时长2.1个小时。2023年新增装机规模约2260万千瓦/4870万千瓦时,较2022年底增长超过260%,是“十三五”时期末装机规模的近10倍。“目前磷酸铁锂电池在新型储能技术中占据主流。预计到2050年,材料来源更广泛的钠电池有望替代锂离子电池,储能电池的循环次数提升至1.2万次至1.4万次,储能电站的建设成本降低至500元/千瓦时以下。”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驻会副主席刘泽洪预测。【责任编辑:张宇晖】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ntinue ReadingThe power industry has great potential for renewal and iteration

Gather strength to empower and build a “5G+Security” service brand to help enterprises achiev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through digital transformation

  • Post author:
  • Post category:

深圳天然气有限公司作为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管网集团)数字化转型的首批试点单位,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积极推动新一代信息化技术在基层场站落地应用,全面提升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管控水平。2023年,深圳天然气有限公司全员劳动生产率达1453万元/人,营业现金比率为72.3%,净资产收益率为33%,各项生产经营指标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强化顶层设计,从基层需求入手挖掘安全提升“价值点” LNG接收站具有运营环节多、风险作业多、介质危险大等特点,安全问题是日常运营最大的挑战之一,通过数字化转型推动接收站安全生产管控水平提升,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是紧跟大势,做好顶层设计。深圳天然气有限公司贯彻落实国家管网集团数字化转型总体部署,聚焦业务本质和价值创造,以“标准化、流程化、数智化”为抓手,制定公司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总体方案,坚持以速赢项目带动统建系统开发,构建“大树与小草”的系统生态,深化数据应用,推动接收站安全风险管控水平、运营管理质量大幅提升。二是充分调研,挖掘基层需求。回归业务场景本质,与华为公司深度合作,采用调查问卷、现场考察、调研访谈、交流讲座等方式剖析基层单位检维修作业过程中的痛点与难点,为“5G+安全”作业管理平台项目落地做足充分准备。三是以终为始,着力创造价值。以“创新工作室”为“孵化仓”,创建科技创新和技术交流培育站,全程参与“5G+安全”作业管理平台的开发,以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基层员工负担、提升现场安全管控水平等结果为导向,秉承愿意用、方便用、喜欢用“三用原则”,促进成果转化。 坚持精准施策,以解决痛点难点下好安全管理“一盘棋” 安全作业管理平台充分发挥5G网络一网多用的作用,将人工智能分析、大数据分析、知识沉淀等多技术融合,打造接收站安全发展新引擎。一是从基层现状出发,优化网络安全基础。聚焦LNG接收站场内网络信号覆盖不全、网络容量不足等痛点,全国首次在LNG接收站高风险区部署5G双域专网,实现办公网与5G专网无感切换,满足内、外网隔离访问的安全性要求,利用5G网络大带宽、低时延、大连接、高安全的特性赋能场站超100类应用场景,驱动场站在安全管理、生产运维等领域管控方式升级,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二是从管理难点入手,提升现场安全管控水平。聚焦LNG场站检维修作业风险高、管控难度大、监管人员少的痛点,将5G、云平台、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人员定位等新一代信息化技术手段融入安全作业管理平台,广泛运用数字化手段减少人为自选动作,降低生产误操作风险。通过关联600多个集散控制系统、火气系统等系统关键数据,实现现场风险感知能力提升70%。将20套移动智能终端与200个固定摄像头加持人工智能算法,达到作业违规识别率100%,辅助风险作业可管可控。三是从数据壁垒突破,增强现场应急联动能力。聚焦作业信息不集中、共享不及时的痛点,构建不同层级的领导驾驶舱“一张屏”,实现风险作业远程可视,应急状态一目了然。通过零延迟音视频交互,发现违规行为及时制止。通过六大类应急数据实时采集和三级数据集成共享,确保应急响应始终处于热备状态。 加快升级变革,以丰富应用场景构建安全监管“新模式” 按照打造“少人站”“无人站”的总体思路,坚持数字化、智能化导向,以管网数字云平台为载体,“云、管、边、端”协同,借助5G专网快速互联智能终端,连接数据孤岛,用5G赋能场站典型业务场景。一是机器替人,减轻员工劳动强度。通过部署5G智能挂轨机器人,全天候360度不间断巡检,快速感知微小泄漏,及时发现事故苗头,避免人工巡检不到位,提升监管质量。通过部署5G巡检机器人、5G布控球,让机器代替人巡检,算法辅助人监管,实现异常情况自动告警,员工劳动强度降低60%,人身伤害几率大幅下降。二是系统替人,减少人为失误。安全作业管理平台配套5G双域专网,让管理指令贯穿整个作业现场。信息填报智能推送,5000条数据的历史经验沉淀复用;15种规则固化、内置优化,减少人为自选动作。生产作业线上审批时时提醒,审批时间缩短70%,实现人人实时定位,随时跟踪人员风险状态。三是创新助人,提升工作效率。全国首创5G+“云接臂、云拆臂”卸船、5G+海关无人查船应用,实现在“不登船”的情况下,远程接拆卸料臂和海关查船,创新作业模式,在用工量减少30%的情况下,工作效率提升70%。 【责任编辑:张宇晖】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ntinue ReadingGather strength to empower and build a “5G+Security” service brand to help enterprises achiev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through digital transformation

Hualong One batch production has made new progress – CNNC Zhangzhou Nuclear Power Unit 1 is connected to the grid and generates electricity

  • Post author:
  • Post category:

11月28日,中核集团旗下中国核电投资控股的漳州核电1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开始向电网送出第一度电,这标志着中核集团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为国家能源结构优化、实现“双碳”目标做出新的贡献。漳州核电是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的始发地,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华龙一号核电基地,规划建设6台百万千瓦级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现有4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开工建设,安全质量均处于良好受控状态,基地全面建成后将为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华龙一号作为我国核电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是我国研发设计的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压水堆核电创新成果。目前,华龙一号国内外在运在建机组总数达到33台,已成为全球在运在建机组总数最多的三代核电技术,标志着中国核电技术与综合竞争力跻身世界第一方阵。据了解,华龙一号每台核电机组每年发电超100亿度,能够满足中等发达国家100万人口的年度生产和生活用电需求;同时相当于每年减少标准煤消耗31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16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7000多万棵。【责任编辑:张宇晖】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ntinue ReadingHualong One batch production has made new progress – CNNC Zhangzhou Nuclear Power Unit 1 is connected to the grid and generates electricity

SASAC and the media jointly launched a green and low-carbon life initiative

  • Post author:
  • Post category: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中国角“中国国企向绿而行”主题边会近日在阿塞拜疆巴库举行,中国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社会责任局与人民日报数字传播公司在会上联合发起绿色低碳生活倡议。这是国资委首次联合媒体面向全球发起绿色低碳生活倡议。倡议提出,国有企业是绿色低碳生产的引领者,也要做绿色低碳生活的践行者。以绿色低碳生活带动绿色低碳生产,促进绿色低碳生产和生活双向奔赴,做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派和实干家,国有企业有责任率先垂范。边会旨在推动中国国有企业加强绿色低碳领域国际交流合作,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积极履行好企业的社会责任。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出席边会并致辞,国资委社会责任局局长李军作主旨发言。该局在会上发布了《中央企业绿色发展报告(2024)》《中央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实践案例集》。【责任编辑:张宇晖】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ntinue ReadingSASAC and the media jointly launched a green and low-carbon life initiative

Deepen the “unveiling the list and appointing the leader” incentive mechanism to enhanc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independen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aero-engines

  • Post author:
  • Post category: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以下简称动力所)隶属于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航发),主要从事大、中型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的设计研究与产品开发。动力所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持续深化市场化机制改革,构建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重点的“揭榜挂帅”机制,聚焦影响航空动力未来发展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张榜招贤,广征方案,充分激发科研人员参与科研攻关和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加速解决制约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制的瓶颈问题,持续提升产品研发核心竞争力,加快型号研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实效。 正向激励,构建“揭榜挂帅”攻关项目管控模型 一是构建以“五定”(定目标、定项目、定团队、定奖励、定考核)为核心要素的“揭榜挂帅”攻关项目管控模型。定目标——“揭榜挂帅”发榜紧紧围绕型号研制需求,明确攻关目标、攻关完成标准。定项目——遵循解决共性技术问题、关键瓶颈技术问题确定揭榜挂帅项目。定团队——按照攻关专业全覆盖、攻关人员一线化、成员数量最小化原则确定攻关团队。定奖励——按照攻关难度定制固定和浮动奖励额度。定考核——组建专家团队考核攻关成效,攻关项目负责人考核团队成员,应用考核结果兑现奖励。二是构建多职能部门协同的“揭榜挂帅”攻关项目保障模式。动力所所长办公会负责决策“揭榜挂帅”攻关项目重大事项,分管科研管理、技术评审、计划考核、科技创新等工作的多个职能部门深度协同,高标准把关攻关目标、完成标准等张榜要点。“揭榜挂帅”攻关计划纳入科研计划统一管理,对项目立项、项目实施、项目调整、考核评价、项目奖励、项目结题实施全流程支持,并统筹给予设备设施、经费等资源保障。三是以考核结果及贡献度为牵引“论功行赏”。为突出激励的时效性,有效激发团队的积极性,分设里程碑奖励和结题奖励。对作出重大贡献的攻关项目成果,专家团队评审后给予卓越奖励;赋予项目负责人奖励分配权限,对于发挥重要作用的团队成员,在奖金分配上予以倾斜。 系统推进,优化“揭榜挂帅”攻关项目管控机制 一是精准管理,构建多类型多层级攻关项目。坚持技术与管理并行,将研制过程中发现的共性技术问题、关键瓶颈技术问题或型号重大故障纳入技术类攻关项目;将重点领域管理瓶颈、管理创新及管理提升需求纳入管理类攻关项目。根据实施范围不同,将攻关项目划分为所级攻关项目(含厂所联合攻关项目)、项目级攻关项目和部门级攻关项目三个层级,实施差异化管理。二是诊断优化,建立长效机制。系统总结“揭榜挂帅”重大攻关项目管理成果,固化“自上而下、选题立项”“面向全所、招揽精英”“分级考核、压实责任”“结果导向、过程激励”的全过程管理机制,制定《“揭榜挂帅”重大攻关项目管理办法》,保障攻关项目有序、规范开展。三是全面部署,营造科研攻关氛围。举办“揭榜挂帅”重大攻关项目总结大会,全面回顾了“尝试探索-有序落实-推广实践”的推进历程和取得的重大成果,扩大“揭榜挂帅”影响力,营造了浓厚的科研攻关氛围,有效激发了攻关团队攻坚克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巩固推广,发挥“揭榜挂帅”创新发展示范效应 一是按年度开展攻关项目立项,逐步推广实践。产品研制能力是动力所的核心竞争力。通过重大攻关,动力所解决了多项制约航空发动机技术质量“卡脖子”问题,为型号项目突破奠定基础,有效提高了产品的性能、可靠性及保障能力。截至2024年6月底,动力所共设立32个所级“揭榜挂帅”重大攻关项目,包括29个技术类、3个管理类攻关项目,共设置112个里程碑考核节点,奖励总额1930万元,已向18个揭榜团队、490人次兑现奖励金额840万元。二是及时总结提炼攻关内容,推进成果申报。围绕已结题或已达成里程碑目标的“揭榜挂帅”项目,总结提炼攻关内容,申报专利成果。“发动机吞鸟试验技术攻关”项目申请航空行业标准1项、专利24项,培育科技成果5项,发表论文10篇,显著提升了吞鸟适航符合性设计、分析、试验技术能力。三是“揭榜挂帅”攻关与研发体系建设形成合力,加速人才培养。重大攻关项目团队应用中国航发运营管理体系研发体系建设成果,将攻关成果固化形成标准、规范、指导书等文件,推广应用到更多航空发动机型号,反哺体系建设。通过实施“揭榜挂帅”攻关项目,年轻骨干人才开始担大任、挑大梁,攻克棘手问题,提升技术能力水平,逐渐成为了型号研制的主力军,甚至是带头人。 【责任编辑:张宇晖】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ntinue ReadingDeepen the “unveiling the list and appointing the leader” incentive mechanism to enhanc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independen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aero-engi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