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int statement by the BASIC ministers on climate change

基础四国气候变化部长级联合声明  中国武汉,2024年7月21日   1.2024年基础四国气候变化部长级会议于2024年7月21日在中国湖北省武汉市举行。会议由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先生担任主席,南非森林、渔业和环境部部长迪翁·乔治博士,巴西气候变化副部长安娜·托尼博士代表巴西环境和气候变化部部长玛丽娜·席尔瓦女士,印度环境、森林和气候变化部联合秘书尼莱什·库马尔·萨先生代表印度环境、森林和气候变化部部长布潘德尔·亚达夫先生出席,中国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先生主持会议。   2.部长们强调,气候变化是我们所处时代最大挑战之一。尽管面临多重危机,包括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全球能源和粮食危机、通货膨胀、饥饿和不平等加剧,以及全球供应链扰动,部长们确认致力于多边主义和国际合作,在消除贫困和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实现低碳和气候韧性发展。   3.部长们强调全面、充分、有效地实施《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的重要性。他们重申《巴黎协定》目标,即把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低于2℃之内,并努力将气温升幅限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1.5℃之内,并重申《巴黎协定》实施将依据公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考虑不同国情。   4.在此背景下,部长们欢迎“阿联酋共识”,包括《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COP28)通过的《巴黎协定》首次全球盘点的成功成果。这一成果体现了缔约方决心保持团结努力实现协定宗旨和长期目标,并强调需要紧急行动和支持以使巴黎温度目标可及并在这个关键十年应对气候危机。他们表示支持“三驾马车”伙伴关系,并坚定不移地致力于通过公开、透明、包容、缔约方驱动和协商一致的进程,在COP29和COP30上取得成功成果。   5.部长们承诺全力支持候任主席国阿塞拜疆,并期待与所有其他缔约方共同努力,使巴库大会取得成功。他们强调,COP29的主要成果是设定由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的气候资金新集体量化目标(NCQG),该目标将是发展中国家在2025年通报有雄心的国家自主贡献(NDC)和这十年强化气候实施的关键推动力。部长们主张新目标必须推动解决气候资金定义的未决问题,必须符合《公约》及其《巴黎协定》中气候资金的定义,即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新的、额外的气候资金支持,同时提供详细的透明度安排,以促进责任感、信任,并便于跟踪实现目标数额的集体进展。部长们对发达国家试图通过建议扩大出资者范围淡化自身在国际法下的气候资金法律义务表示严重关切,这将使谈判努力偏离气候行动和力度核心问题。基于发达国家落实公共资金赠款支持,部长们期待NCQG金额应当从每年以十亿美元为单位的量级增至数万亿级美元。   6.部长们期待成功的COP29建立在COP28基础上,并为COP30达成雄心成果铺平道路。他们欢迎并赞赏巴西在2025年举办COP30并担任主席发挥的领导力。   7.为突破气候行动惯性,部长们重申通过在COP28到COP30及此后进一步落实基础四国合作新愿景,以强化基础四国领导力的共识,包括:第一,加强基础四国就国际气候变化议程协调,重点关注《公约》下多边气候体制;第二,调动各国科学和学术对话;第三,扩大在可持续发展实施和项目方面的联合行动与合作,尤其是通过扩大新开发银行(NDB)作用支持全球南方可持续发展。   8.部长们欢迎巴西在2025年担任“金砖+”主席国。作为“金砖+”成员,他们强调新开发银行在扩大和加快发展中国家气候行动方面的重要贡献。他们赞扬新开发银行在巴西南里奥格兰德州最近发生前所未有的特大洪灾后,向该州提供了超过十亿美元的坚定支持。他们认同这表明新开发银行在加速多边开发银行(MDBs)改革中的独特地位,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大、更好和更强劲支持。部长们强调,新开发银行可以在国际金融架构根本性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一根本性改革将赋能可持续发展和各国不同公正转型路径,并适配于落实雄心勃勃且公平的气候行动。   9.部长们重申将以国家自主决定的方式,按照《巴黎协定》原则和条款,提交其下一轮NDC的承诺。他们鼓励各国积极响应“阿联酋共识”成果。他们强调NDC应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工具,并促进减轻国内和国家间不平等。部长们强调,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提出,历史排放量和世界碳空间利用并不公平,较其在全球人口中占比份额,发达国家历史排放量更多。他们认同公平的减排行动必须以历史责任、气候正义、公正转型,以及保护、维护和恢复生态系统需求为指导。   10.部长们对发达国家缔约方2020年前减缓力度和落实差距表示严重关切。他们忆及IPCC指出到2020年发达国家应当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25%—40%,但并未实现。部长们对发达国家2030年和2050年减缓力度不足,及其气候政策与行动倒退和自相矛盾表示严重关切。部长们敦促发达国家迅速弥补2020年前减排差距,重审并强化2030年NDC目标,并且显著早于2050年,最好到2030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随后立即实现温室气体净负排放。   11.部长们敦促发达国家恪守关于减排和气候资金的法定承诺。他们注意到发达国家气候资金核算存在不一致,这严重损害信任和法律确定性。部长们对迄今发达国家提供的支持不充分、不足额表示关切,并敦促发达国家按照多边协商一致的气候资金定义补齐1000亿美元气候资金承诺缺口。   12.考虑到气候危机紧迫性,部长们呼吁发达国家承认其未能兑现承诺,并敦促他们加强努力落实其及时充分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和动员新的额外气候资金的承诺,并且率先减排。部长们注意到,发达国家造成的领导力空缺凸显了强化多边主义、落实《公约》及其《巴黎协定》下义务的紧迫性。在政治不确定性和分裂持续加剧背景下,部长们承诺担当全球南方应对气候危机、追求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稳定力量。   13.部长们呼吁全球团结,确保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地方或者个体掉队。他们强调基础四国愿意并准备真诚贡献最大努力,与所有国家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他们进一步强调基础四国坚定与全球南方团结在一起。他们重申基础四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对“77国集团和中国”团结的承诺,并强调发展中国家间合作至关重要。他们重申明确支持现任主席国乌干达,以巩固“77国集团和中国”团结,促进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   14.部长们欢迎“阿联酋共识”关于公正转型路径内容,这为全经济和全社会公正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描绘了愿景,不让任何国家和任何个体掉队。要实现这种包容性和整体性方式,需要从国际、国内两个维度确保气候正义,重点是在可持续发展并解决贫困、饥饿、国内和国家间不平等框架下,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实施手段。   15.部长们强调应以公正、有序、公平的方式推进能源转型,由各国自主决定,并考虑到不同发展阶段、国情、路径和方法,包括资源禀赋以及发展中国家的需求和挑战。他们注意到第一次全球盘点成果中呼吁全球努力到2030年将全球可再生能源容量增长至三倍、全球能效提升年平均速率提高一倍。在此背景下,他们欢迎超过三分之二的风能和太阳能项目是在发展中国家建设的,基础四国在实施并促进全球气候友好技术成本下降方面展现了领导力。他们对一些发达国家的保护主义措施严重阻碍全球绿色转型表达关切。他们强调发达国家采取双重标准,在其出口可再生能源时称赞自身经济竞争力,但同时批评基础四国成就。部长们还关切地注意到,近年来发达国家化石燃料生产和消费出现显著增长,呼吁发达国家明确展现其能源系统正在率先转型脱离化石燃料。   16.部长们强调,发展中国家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最为严重,适应是当务之急,但被忽视且与减缓资源分配不均衡。他们敦促到2024年发达国家集体向发展中国家缔约方提供的气候适应资金比2019年水平增加数倍,并制定透明度路线图,以减缓与适应50:50比例分配NCQG,并从2026年1月开始实施。部长们欢迎“全球气候韧性框架”,包括就11个目标达成一致,为实现全球适应目标(GGA)提供更细颗粒度目标。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实施的所有行动,都应基于发达国家根据《公约》及其《巴黎协定》原则和条款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支持,特别是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并以公共资金为核心,包括监测和评估发达国家根据发展中国家适应优先事项向其提供实施手段支持的充分性和有效性。   17.部长们谴责一切形式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重申为应对气候变化采取的措施,包括单边措施,不应成为对国际贸易任意或无理的歧视手段或者隐蔽限制;敦促国际社会团结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并重申加强和深化基础四国在气候行动与合作方面领导力及共同努力。部长们反对一些发达国家以气候行动为借口推行歧视性、不公正的“碳边境调节机制”,并决心共同努力确保发展中国家不受这些破坏多边主义、威胁可持续发展单边措施的不利影响。部长们呼吁发达国家终止扭曲贸易的补贴,包括针对农业、森林和能源行业补贴,这些补贴对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18.部长们指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绝大多数关键矿产和稀土,这些资源对于现代经济各方面都至关重要,包括向可再生能源转型,并强调通过源头选矿和创造当地价值链,使这些自然资源造福当地人民的重要性。部长们承诺共同努力确保可持续、负责任和公正的关键矿产价值链。   19.部长们强调,在全球经济下行和复苏之际,基础四国尽管面临巨大发展挑战和脱贫压力,仍将继续以身作则发挥领导力,并在务必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正在展示气候行动的最高雄心:   巴西将气候变化重新定位为最优先事项,同时努力消除饥饿、贫困和不平等。巴西坚定致力于加强多边主义和全球气候治理。2024年从基础四国伙伴印度的手中接棒担任二十国集团(G20)主席国,以“建设一个公正的世界和可持续星球”为主题,建立了G20年度工作框架,将气候变化解决方案纳入前期铺垫活动和金融轨道。明年巴西将把G20主席转交给基础四国的另一个伙伴南非。除了环境和气候可持续工作组外,巴西还提议成立“全球动员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组”,以重新调整气候行动和资金,寻求结构性解决方案。该工作组首次将外交部、财政部、气候部以及中央银行聚集在一起。作为COP30候任主席,巴西一直在与COP28和COP29主席合作推进“1.5使命路线图”。2023年11月,巴西调整了其2030年NDC,将其减排目标提高到比2005年减排53%。自卢拉总统上任以来,巴西一直致力于“零森林砍伐”,同时重新启动了亚马逊基金及《预防和控制法定亚马逊和塞拉多地区森林砍伐行动计划》。2023年1月至12月,巴西实现了亚马逊森林砍伐减少50%,2024年1月至5月进一步减少了40.5%,仅这一项就避免约2.5亿吨碳排放。最近的数据还显示,2024年上半年塞拉多地区的森林砍伐也减少了15%。巴西正在更新《恢复原生植被国家计划》,以期到2030年恢复至少1200万公顷的原生植被。在COP28上,巴西国家开发银行发起了“恢复之穹顶”倡议,为到2050年恢复2400万公顷亚马逊森林提供资金。2023年8月,巴西政府还宣布了一项全经济范围的“生态转型计划”,该计划将强化巴西对未来经济增长、社会包容和环境保护的愿景。在巴西气候基金下,已发行了20亿美元的绿色债券支持气候行动,而2024年4月启动的“巴西生态投资”倡议旨在创造结构性条件,吸引外国私人投资实施生态转型。在能源领域,可再生能源目前约占巴西能源供应总量的50%和电力供应的90%。2022—2023年,巴西发电装机容量增长9.4%,其中天然气发电减少7.9%,燃油发电减少19.3%,火力发电呈明显下降趋势,同时太阳能发电增长68.1%,风电增长17.4%,这使得发电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在一年内减少了6%。   中国坚定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12年以来,中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超过6%的经济增长。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超35%,相当于少排放14亿吨二氧化碳。截至2023年底,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已历史性超过煤电,国内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占全球约40%,占全球新增装机50%以上。中国的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和在建核电装机均居世界第一。中国制造带动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平均成本在过去十年间分别累计下降超过60%和80%。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全球一半以上。2023年中国的煤炭消费比重较2012年下降了13.2个百分点,并于近期启动煤电低碳化改造。此外,中方还建立了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制定了《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其森林覆盖率和蓄积量连续30年保持双增长,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最快的国家。同时,中国尽己所能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包括为12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2400余名气候变化官员和技术人员。   印度坚信多边主义,并积极帮助其他脆弱国家。印度启动了“韧性岛国基础设施”计划,旨在促进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资产的灾害和气候复原力。印度还在2019年发起了“抗灾基础设施联盟”,以强化新建和现有基础设施系统对气候和灾害风险的抵御能力。印度于2015年发起了“国际太阳能联盟”,成为通过全球伙伴关系实施建设性全球气候行动的典范。“绿色电网倡议——同一太阳,同一世界,同一电网”也是印度于2021年发起的,是全球第一个互联太阳能电网的国际网络。“全球绿色信贷倡议”由印度于2023年12月发起,旨在通过绿色信贷等各种倡议促进全球合作与协作,实施和监测促进环境向好的行动。印度还与瑞典合作发起了“行业转型领导小组”倡议,为难以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行业寻找创新解决方案,以促进自愿的低碳转型行动。2024—2026年“行业转型领导小组”第二阶段于2023年12月启动。印度还发起了全球“环境友好生活方式”运动,以促进注重环境意识的生活方式,重点是提高资源利用意识。2024年3月在肯尼亚内罗毕举行的第六届联合国环境大会通过了印度提出的关于“促进可持续生活方式”的决议。印度在2024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之际发起了“以母亲的名义种一棵树”运动。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呼吁全国人民以及全世界人民种植一棵树,向他们的母亲致敬。   南非已制定了具有广泛影响的政策,以确保落实NDC目标。确保以公平和基于科学的方式应对气候危机对于实现公正转型至关重要,为此,南非正在资助一系列广泛的研究、开发和创新计划和措施,包括:全球变化研究计划及其相关项目和措施;海洋和南极战略;南非风险和脆弱性地图集;水资源和废弃物的研究、开发和创新路线图;生物经济战略;土著知识系统;太空子计划下的地球观测工作;气候变化导致的多重灾害预警系统;氢和燃料电池技术开发(氢能社会路线图);基于风能和太阳能地图集详细绘制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图;先进电池(储能)倡议;多个关于实现循环经济的计划;以及水资源方面的重点研究。南非还制定了44个地区的气候变化适应战略,以推进地方层面的适应计划,并对旅游业、生物多样性、海洋和海岸、采矿业、居住区等关键部门进行风险和脆弱性评估。此外,南非议会通过了《气候变化法》,其中包括为大型排放公司分配碳预算。南非在2019年通过并持续实施《碳税法》,财政部正在考虑在下一个五年期提高税率。在“综合资源计划”的指导下,南非通过五期招标新增了6.2吉瓦的可再生能源装机,重点实施以电动汽车、电力和绿氢为要素的“公正能源转型伙伴关系”。   20.部长们欢迎印度提议由其在印度主办2028年《公约》第33次缔约方大会和2025年基础四国部长级会议。 BASIC Ministerial Joint Statement on Climate Change Wuhan China , July 21 2024 1. The 2024 BASIC Ministerial Meeting on Climate Change was held in Wuhan, Hubei Province, China

Continue ReadingJoint statement by the BASIC ministers on climate change

The Party Leadership Group of the Ministry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held a collective study session of the Theoretical Study Center Group

  7月23日至24日,生态环境部党组举行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专题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参加学习并主持集体研讨。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参加学习。   本次集体学习采取个人自学和集体研讨相结合的方式。   在集体研讨时,大家一致认为,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阐明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政治方向、重要地位、工作布局、重点任务、重大关系、重要保障,指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大家一致表示,通过学习研讨,深化了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认识和把握,将进一步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密织法律之网,强化法治之力,切实将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成效转化成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效,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法治保障。   会议指出,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时代新征程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了根本遵循。生态环境部系统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增强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自觉性、坚定性。要深刻把握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统一,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要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环境法治建设的重要论述,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要深刻把握依规治党对依法治国的引领和保障作用,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同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结合起来。   会议强调,生态环境部系统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一体学思践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习近平法治思想,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动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要大力做好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宣传解读,引导全社会增强法治意识、生态环保意识。要持续巩固拓展党纪学习教育,引导教育党员干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做到依法行政、依法履职。   生态环境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赵英民、于会文、郭芳,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生态环境部纪检监察组组长、部党组成员廖西元,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董保同参加学习。部领导班子成员分别作交流发言或提交书面材料。   生态环境部总工程师,驻部纪检监察组负责同志,机关各部门、应急中心、服务中心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以及机关部分处级干部参加学习和集体研讨。机关部分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和处级干部作交流汇报。

Continue ReadingThe Party Leadership Group of the Ministry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held a collective study session of the Theoretical Study Center Group

The Party Leadership Group of the Ministry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held a meeting

  7月24日,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主持召开部党组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商洛市柞水县境内一高速公路桥梁发生垮塌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和李强同志批示要求。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列席会议。   会议强调,生态环境部系统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李强总理批示要求,坚持以极限思维应对极端天气给生态环境安全带来的严峻考验,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推进汛期生态环境领域风险防控工作落实落细。要紧盯重点领域和环境敏感目标,全面深入开展生态环境安全隐患排查。要严格落实值班值守和信息报告要求,加大应急值守情况检查抽查力度。要密切关注雨情汛情灾情,及时指导地方妥善科学处置重大敏感突发环境事件。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生态环境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赵英民、于会文、郭芳,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生态环境部纪检监察组组长、部党组成员廖西元出席会议。   生态环境部总工程师,驻部纪检监察组负责同志,机关各部门、应急中心、服务中心主要负责同志列席会议。

Continue ReadingThe Party Leadership Group of the Ministry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held a meeting

The 8th Ministerial Meeting on Climate Action was held in Wuhan

  • Post author:
  • Post category:

  7月22日至23日,第八届气候行动部长级会议(MoCA)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丁仲礼出席会议开幕式并作主旨讲话。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主持开幕式。湖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蒙徽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忠林出席开幕式。   丁仲礼指出,气候变化是关乎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需要各国携手应对。2024年是全球气候治理多边进程的关键一年。中方倡导各国进一步凝聚多边共识,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目标,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推动《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取得成功,完成2025年后气候资金目标谈判;加速转型创新,向国际社会传递清晰稳定的绿色低碳转型政策预期,合力推进“阿联酋共识”提出的全球能源转型长期愿景,逐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能源安全和气候行动的协同共赢;深化国际合作,共同打造气候多边进程合作平台,推动各方互学互鉴、加强优势互补,共同解决低碳转型中的困难挑战。作为全球气候治理的行动派,中国坚持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坚定不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加强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希望与会各方用好气候行动部长级会议的平台,沟通交流、增信释疑、聚同化异,进一步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共同谱写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崭新篇章。   黄润秋指出,《公约》是国际社会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主渠道和基本法律遵循。《公约》生效实施三十年来,气候治理多边进程达成一系列难能可贵、意义重大的协议和成果,充分证明了《公约》的韧性和活力,也为《巴黎协定》的全面深入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始终高举多边主义旗帜,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采取有力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尽己所能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特别是大力推进新能源产业和技术快速发展,显著降低全球新能源应用成本,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中国贡献。当前,实现《巴黎协定》目标任重道远,关键在于行动落实。中方愿与各方一道,维护多边进程、确保资金支持、推动转型创新、打造气候韧性、强化国际合作,为应对气候变化不懈努力、协同发力。期待各方从全人类和子孙后代的福祉出发,找到国家利益与全球整体利益的最大公约数,推动COP29取得成功,为《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奠定坚实基础。   会议期间,黄润秋与来华出席会议的《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主席、阿联酋工业与先进技术部部长苏尔坦,COP29候任主席、阿塞拜疆生态与自然资源部部长巴巴耶夫,澳大利亚气候变化与能源部长鲍恩,新西兰气候变化部长沃兹,孟加拉环境、森林与气候变化部长乔杜里,《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斯蒂尔,联合国秘书长气候行动和公正转型特别顾问、助理秘书长哈特,德国外交部国务秘书兼国际气候政策特别代表摩根等分别举行会谈。   本届会议以“强化全球气候行动,落实《巴黎协定》目标”为主题,全面总结了COP28的成果,深入讨论了COP29和COP30涉及的减缓、适应、支持等主要问题,并就加强国际合作、推动能源转型充分交换意见。来自澳大利亚、新西兰、德国、欧盟轮值主席国匈牙利、法国、美国、印度、巴西、南非、沙特、阿联酋、阿塞拜疆、日本、韩国、新加坡等近30个国家的部长级代表出席会议。   MoCA由中国倡议,与有关国家于2017年共同发起,以推进全球气候行动、完善全球气候治理为宗旨,聚焦落实《公约》和《巴黎协定》,围绕减缓、适应、损失和损害、资金、技术、能力建设等全球共同关心的议题进行深入交流,为凝聚绿色发展国际共识、推动气候治理集体行动发挥了独特作用。

Continue ReadingThe 8th Ministerial Meeting on Climate Action was held in Wuhan

The Ministry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and the Ministry of Housing and Urban-Rural Development have revised and issued the “Guidelines for the Opening of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Facilities to the Public (Revised Edition)” and other four guidelines for the opening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acilities to the public

  • Post author:
  • Post category:

  为深入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提升全国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工作水平,日前,生态环境部联合住房城乡建设部修订并发布《生态环境监测设施向公众开放工作指南(修订版)》《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向公众开放工作指南(修订版)》《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向公众开放工作指南(修订版)》《危险废物和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设施向公众开放工作指南(修订版)》(以下简称《工作指南》)。   《工作指南》围绕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的目标要求,根据当前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工作的新形势新情况进行修订,从适用范围、工作原则、开放内容、开放条件、开放形式、开放时间、开放程序、保障措施八个方面对开放工作进一步规范和丰富内容,提高开放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水平,鼓励、引导公众积极参与设施开放工作,保障公众的生态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进一步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全民行动。   2017年,两部门联合印发了《环境监测设施向公众开放工作指南(试行)》《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向公众开放工作指南(试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向公众开放工作指南(试行)》《危险废物和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设施向公众开放工作指南(试行)》等四类设施工作指南,积极开展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截至2024年6月底,共公布四批环保设施开放单位2101家,覆盖全国所有地级及以上城市,累计接待线上线下参访公众超过2.15亿人次。

Continue ReadingThe Ministry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and the Ministry of Housing and Urban-Rural Development have revised and issued the “Guidelines for the Opening of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Facilities to the Public (Revised Edition)” and other four guidelines for the opening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acilities to the public